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化 > 五寨县第三小学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总结汇报

五寨县第三小学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总结汇报

2016年10月20日 08:19:29 访问量:4088 作者:孙刚

“名师讲堂”模式的移植与自主、合作学习结合的探索

——五寨县第三小学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总结汇报

   一、学校简介

 第三小学创建于1994年,校园占地面积10005平方米,有 24个教学班, 1182名学生,89名专任教师,其中小学高级职称教师27人,任职教师学历合格率100%。学校设施设备较为齐全,班班配有多媒体,并配有音乐舞蹈室、美术教室、实验室、乒乓球活动室、计算机室等专用教室,各类设施设备均按国家均衡发展标准配备。

    我校在2013年被确定为山西省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以来,学校立足新的发展机遇,坚持以“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积极开展试点各项工作,在各级主管部门的指导下,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取得了预期效果。

二、试点内容及预期目标

    试点内容  根据学校实际及省市教育部门要求,确定以下试点内容:

    1、利用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进行教学、教研的方法和制度的配套措施。

    2、开展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实践,探索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教学模式及规律。

    3、打造高效课堂,减轻学生学业负担,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开展课题、专题研究,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教育信息化应用成果。

     预期目标 经过三年的试点实践,期望达到如下目标:

   1、 初步总结出信息技术环境下提高小学生各学科学习活动有效性的教学模式;

2、探索教师如何通过研究自己的有效教学促进角色转型,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提升师生的信息素养;

3、探索在信息技术环境下促进学生有效学习活动的方法、策略及途径;

4、教育信息化对教师的专业成长及学生合格加特长的影响和作用。

三、试点过程及效果

(一)、进一步完善信息工作试点工作方案,确保信息化试点研究过程落实。

在年初,学校详细分析过去两年试点工作中的得与失,改进方法措施,科学制定《第三小学信息化试点中后期工作方案》,为深入探究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融合提供制度保障。学校成立以校长余俊文为组长的教育信息化推进工作领导小组,统一管理,分工协作,创建教育信息化应用工作机制,制订教育信息化工作方案,完善考核办法、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加强督查落实,促进学校信息化应用工作的全面推进。学校同步成立教育信息化建设指导小组,负责师资培训、技术咨询与服务,资源的开发与建设。

 (二)、更新硬软设备,规范信息管理,逐步扩大信息化应用的范围。

1、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学校自筹以及上级部门支持, 投入了一定比例的财力、物力,创优信息化建设环境。学校通过向上争取,借均衡发展的东风,为全校每位教师配备教学用电脑;成功建成校园WIFI全覆盖;将互联网接入带宽由原来8M 升级为50M。为办公、教学、教研提供了网络基础。同时按照学校规划,上级部门配套了60台电脑的,配置并升级相关硬件设备, 完成数字化资源库的建设与应用,对接省市远程教育资源网、优课系统等教育资源库,不断丰富、更新校园网站,为学校教育管理信息化、教师教学信息化、学生学习信息化提供快速、稳定的网络环境,初步形成数字化校园网络环境。

 2、完善信息化管理制度。设置信息化管理机构,成立以信息中心孙刚负责、教科组长为办公机构的信息化管理小组。以此形成信息化工作长效推进机制, 明确各教科组长、信息技术教师丁艳花为责任人,专门负责信息化管理、培训、运用和研究,包括收集校内电子课件、教案、整合媒体课堂实录等资料,不断健全学校网站,充分利用网站的多维功能,有效推进学校信息化应用。完善学校信息化相关规章制度及考核机制,促进学校设备的规范管理和使用,为信息化应用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可靠保障。

3.加强设备管理和网络维护。实行专人负责管理和维护机制,确保电教设备和信息网络的正常使用。学校信息中心对信息化设备每周一查,及时排除使用过程中出现的硬软件故障。学校建立健全信息安全规章制度,制定信息安全防范措施,加强对学校信息安全的管理,对信息系统和网络安全进行动态跟踪、病毒防止的智能化,确保网络信息资源不受攻击和破坏,进一步增强其安全性。完善学校网站应用平台,扩充学校网站的容量,增强网站的应用性功能,使之成为 一个展示学校形象、实现资源共享、提供学习交流的应用平台。

4,拓展信息化应用的范围。结合教育教学实际,拓宽办公、教学、教研、 资源共享等信息技术应用的范围。通过几努力,实现了班班通网络、人人通空间、班班用白板的基本标准;完成了数字化校园的硬件设施基础建设,基本实现信息化教学、移动办公等数字化校园的应用服务。

(三)、共享共建,整合教育资源,不断丰富信息化应用的内涵。

学校坚持引进与开发并重、共建与共享同存的原则,采取多种途径购置和整合教学资源,对接省市教育资源库,逐步完善数字化资源建设,建立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专家教学理论讲座、本校优质学科课件等与课程改革相适应的教学资源库,充分发挥校园网站的宣传媒介功能,宣传教育教学文件法规、教育宏观决策信息、教育组织活动信息,开辟教师论坛、学科教学素材库、教学软件库、优秀教案、优秀课例、电子图书等栏目,为师生学习、教师备课和课改实践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每学期由教师提供5篇以上的优质教案、5 篇教学反思、2 个优质课件、1 篇高质量论文,形成每学期教师校本教研制度管理的内容之一,学期末进行考评量化。结合“课内比教学”活动拍摄优秀教师的课堂录像,存入学校网络资源库,力求形成“人人有资源,资源人人用” 的良好局面。

(四)、培用结合,创新模式,大力提升信息化应用的效益。

 1、推动教师专业成长。将信息技术培训纳入每学期教师学习培训内容,分期开展电教设备使用、优课资源使用培训、课件设计、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课堂设计、校园数字平台使用、常用网络工具等方面的培训,全体教师能应用信息技术开展学科教学,能达到根据教学需要自己动手设计并制作完成教学课件,并能运用信息技术开发、利用和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整合各学科优质教育资源,提升工作、学习效益。以中国教师研修网、山西省基础教育网、课内网为平台,建立教师网上持续学习机制。 建设实名制的网络学习空间环境。同时充分利用校园网站交流平台,建立教师博客,上传教学反思、课件,实现个人自主学习与教学互动。通过数字化校园平台, 逐步建立校内教师、教师和专家、教师和外校外省市教师的互联互通,借助视频 会议系统,开展远程实时视频教育科研,增强教研活力,开阔教师视野,提高教研实效。

2、构建高效课堂。今年学校引导教师充分借用网络搜集教学资源,博采众长,拓宽备课思路,丰富备课内容,形成了与信息化手段相融合的教学模式,课前创优导入情境,课中融合信息技术,实施在小组合作为核心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过程,以直观形象的课件、优质的共享资源,激发学生兴趣,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效率。在学校举行的“课内比教学”活动中, 使用信息化教学手段构建高效课堂成为优质课硬性条件之一。进一步在全体教师中扩大了信息化教学手段的运用效果,使课堂更加丰富多彩,优化了教学资源,提高了 教学效率。

3、推进素质教育。学校将信息技术课纳入其它学科同等重要的位置,在期中、 期末进行常规检查。信息技术教师同其他统考学科一起参与课内比教学活动,不断提升信息技术学科综合教学质量,并参透到其他学科。优化信息化教学,加大信息化设备开放力度,扩建计算机兴趣小组,培养计算机知识和操作技能,引导学生文明上网。开展信息化知识和技能竞赛等活动,促使学生具备信息技术专业知识和实 践能力。

 4、优化学校管理。通过校园网搭建家、校交互式平台,开设校长信箱、网上调查等专栏,推进民主治校,提升管理效能和办学水平。实现学校人事、财务、教务、科研、资产管理信息化,将学校的信息充分反映到校园网络上,学校的各类通知、学习材料、相关文件等尽早在校园网上发布,让全体教师养成主动浏览 校园网习惯;提供校园内部的查询、统计等功能,提高办公效率,增加管理透明

 5、以微信、QQ群建立师生快捷联系平台。创建班级微信交流群,提供信息化快捷交流平台。通过微信群发布班级作业,了解学生动态,倡导生生间、师生间的群形式交流。同时对学生进行信息化素养教育,制定适合本班学情的群管理与学习制度,家长与学生均可加入群中,班主任任群主,任课老师与优秀班干部参与群中管理。鼓励学生在课外利用包括QQ、微信在内的信息化交流平台,与教师互动,与家长沟通、与同学交流,实现快捷交互,资源共享。教师与家长、教师与教师利用 QQ、短信、微信等多维交流平台,相互协作,共同做好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教师利用信息化平台做好学生的教 育工作,每周在群内发布一次作业或活动,与群内学生互动一次。教师同时做好家长与学生的信息化应用指导,提高他们的信息技术素养与信息化利用水平。

6、与“微课”大赛相结合,深入使用云平台。结合省、市微课大赛为契机, 充分利用晒课评优平台,组织教师积极参与“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教师掌握了信息化运用手段,纷纷参与微课录制活动。为推动信息化与课程教学的深度融合创造了良好的氛围,为科学打造“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 师”活动奠定了基础。

总之,在信息化与课程教学的应用融合研究中学校坚持以培促用、 以用促研,扎实推进信息化试点研究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深度融合规律研究中仍需要加大力度,取得建设性研究成果,从而形成好运用、易操作、可推广的融合模式。这将是今后学校试点工作努力的方向。

四、困惑及展望

试点工作中,我们感到家长的支持度、教师的信息化能力及政府的投入是关系试点成效的重要因素;在教育信息化、现代化的进程中,我们将极积争取政府的财力支持,加大硬件建设,不断提高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进一步做好现代教育技术与教育教学及管理深度融合的探索和实践,学生利用移动终端进行有效学习的有关实验,为实现学校的现代化建设打好基础,为实施素质教育、创新人才的培养做好示范。

编辑:孙刚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五寨县第三小学校 特此声明。